第45章 黑幕-《青花瓷窑》
第(3/3)页
没有任何疑问,真金的建议在御前会议上被采纳了,忽必烈大赞:“吾儿能者,竟在这短短时间,如此详细地推演东征军的攻守策略,实在大将之才啊!”
真金行礼,“此非我个人之力,全仰仗六部官员共同努力,才得此结果。”
忽必烈的眼睛扫向殿前立着的一排官员,余光略过阿合马等人。阿合马低下头,眼神飘忽,内心非常希望忽必烈能够看出六部中四部尚书并未出席御前会议。可忽必烈像都没发现似的,未置一语,阿合马的眉头皱得更紧,嘴上却跟着赞扬道:“太子实乃国之栋梁!”
站在官员后排的忽辛气得脸颊抽动,却也无可奈何。
即使真金做了完全的应对,东征的战船最终还是在连续风暴中被毁殆尽。东征军的战船根本无法与日本国的战船对抗,水军在离陆地三十海里的时候,遭到了日本水军的突袭。日本水军的敢死队,不惜冒着冻死的风险,潜到船底,凿穿了东征军战船,东征军许多士兵连日本国的陆地都还没有望见,就已经没入冰冷的海中,冻僵,沉底,再也不见天日。
“你做的这些布兵推演,有什么用?”御前会议上,忽必烈得知了东征军大败的消息,愤怒地斥责真金。
真金目光如炬,凛凛道:“儿臣早就说过东征一事不可轻为,况且此次战败,实乃战船劣质、海上风暴导致,天意不可违也!”
忽必烈气得脸色都变了:“天意!天意!朕就是天意!何来违抗一说!!”
真金还欲争辩,窦默抢先说话:“启禀皇上,臣以为,东征一事,大可不必过于糟心,原因其一,东征的水兵主要是南人降将降兵,仅大帅一职,为我大元将领,原因其二,战船是高丽国造了,若战船质量不佳,那么高丽也就无法收取我们的钱帛,也省了我们的一大笔费用。”
事不关己高高挂起!刘秉忠说的这些话,完全不是他平日里做派,真金纳闷地看着刘秉忠,疑惑不已,何时连太傅都不关心南人将士了?阿合马听得更是心惊肉跳:东征一事由他主导,使用南人降军和高丽战船一事,也是他向芒哥剌建议,由芒哥剌提出的策略,现东征大败,刘秉忠为了撇清真金的责任,更为了让皇上宽心,一向最反对对南人和蒙古人区别对待的他竟改变了立场,不管不顾东征军,更不用说答应了高丽使臣的钱帛,这可如何是好?
没想到皇上忽必烈真被这几句话宽心了,脸色向好,语气也放平,只是眼中的威严仍令人惧怕,“话虽如此,可日本不可不战!”
真金接过话,“回父皇的话,东征一事还需再议!”
刘秉忠听到,恨不得直接捂住他的嘴!真金明明知道皇上一定要东征日本,可他是一定要顶撞皇上,即使知道东征一事考虑欠妥,可也不应该在御前会议上如此冒犯天威啊!
果然,忽必烈的脸又黑了下来:“朕说战,绝不能退!”
真金看出了父皇的不悦,不再说话了,可他倔强的眼神,使得东征一事,明晃晃地横在父子两人的心中。
阿合马没有心思去揣摩皇上和太子之间的间隙,他现在只求全身而退,让东征一事,悄然了结。于是,他上前自荐道:“东征一事,包括高丽使臣,臣来处理!”
忽必烈皱着眉头点头,群臣们自然不敢再多话。
只要忽必烈无心追究,即使是处理东征大败这样的丧事,阿合马也自有一套,他动用了一切可以动用的势力,打发了一直在大都要债的高丽使臣,安抚了东征大败的宋人水军,瞒天过海般地把败局消化了。
十五日后,太傅刘秉忠在东宫感慨:“阿合马真是精明能干,智谋无双啊!只可惜用错了地方,造下了太多的罪孽!”
真金摇摇头,有点点头,眼神迷离,若有所思。
第(3/3)页